徐庆会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2018-05-29 17:49:13

徐庆会主任信奉的人生格言“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徐庆会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科研三十年,擅治内科疑难杂病,在脾胃、肝胆病等方面皆有很深的造诣。根据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肝病的病机特点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脾、日久及肾,临床治疗强调疏肝、调中、补肾等治法。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职司疏泄,性喜调达而恶抑郁,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特点。而肝脏一个重要的病理特点又恰恰是肝气易郁。既喜调达又易郁结,这一矛盾决定了肝经气郁是肝病的主要病机之一。举凡外来情志刺激、内生郁闷烦恼或诸种毒邪内侵等,皆可导致肝气郁结。同时,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湿热、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亦可阻滞肝经气机,使肝气郁滞而不行。而肝气一郁,既犯他脏,或横逆,或上逆,或流窜三焦,扰乱气血,又可郁久化火,气滞而血瘀,引发种种病变。因此,徐主任认为疏肝解郁、行气导滞为肝病最为常用之法,即所谓“木郁达之”。临床所见,几乎所有急慢性肝病均有肝气郁滞之症候,证见两胁撑胀、腹胀纳呆,失眠烦躁等,即可用疏达解郁之药,如柴胡、枳实、青皮、佛手、香附、香橼皮、木香、郁金等。兼脾虚者,酌加健脾益气之药如童参、白术、茯苓、山药、甘草等;横逆犯胃,证见纳呆、脘腹胀满、呃气频繁者,治宜疏肝和胃、行气调中,药如枳实、厚朴、半夏、白蔻、木香,兼有湿热者,药如茵陈、栀子、黄芩、赤小豆、黄连、夏枯草、败酱草、龙胆草等;兼有瘀血者,宜理气活血,药如郁金、橘络、炒水蛭、丹参、当归、白芍、水红花子、川芎、三棱、莪术等。

凡此种种,有正治,有兼治,皆以调畅气机为主,顺其疏达之性为目的,但要注意肝脏的疏泄功能是与肝体密切相关的,肝血充沛,肝体不燥,则疏泄有度;若肝血不足,肝气有余,则易于横逆,故肝脏宜柔而不宜伐。理气药物大多辛温香燥,不利肝体,如用量过大,或使用过久,或配伍不当,往往耗伤阴血,甚至进一步化火动风,使病情加剧。所以选用药物时,徐主任特别重视疏养结合,补泄兼施。慢性肝病对脾胃的影响迅速而持久,肝主疏泄而为藏血之所,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肝木疏土,助脾运化,脾土营木,成肝之疏泄。若肝气郁遏日久,势必木郁克土,即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或因脾运无权,气血生化不足,肝体失养,失其疏泄。因此,徐主任宗仲景“治肝实脾”之训,强调疏肝和胃、调中健脾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地位,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取得良好效果。

另外根据中医的“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理论,结合慢性肝病日久穷则及肾的特点,采用补肾为主,配合清肝、化瘀、解毒等方法治疗肝病,取得较好疗效。提出肝病黄疸的病机为湿热内蕴中焦,有偏于热者,有偏于湿者,临床常用茵陈、栀子、赤芍、金钱草、地耳草、郁金、砂仁、厚朴、陈皮、白术、山药等药物以清热利湿,健脾化湿。湿邪重者可加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药,热邪重者加虎杖、大黄、黄芩等清热解毒退黄药;提出治疗肝硬化要注意三点:1、要特别注意顾护胃气,喜用豆蔻、砂仁等化湿和胃药。肝硬化本身可以因为门脉高压导致食道胃底的病变,且中医认为肝病本身易于“乘脾犯胃”,同时患者长期应用清热祛湿等药物造成胃气的损伤,豆蔻可以化湿理气和中,功同砂仁。2、提出“健脾磨积”之法.临床上肝硬化患者病程较长,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正气衰败之象多见,如形体消瘦,气短乏力纳呆便溏等,反应了脾气虚弱成为此时的主要矛盾,如一味行气破血攻伐,非但消积无助,反而使得脾气更加虚弱,不利于疾病向愈,故徐主任治疗此类患者宜从健脾立法,稍佐活血软坚之品。3、注重肝硬化的阶段用药。如合并活动性病毒性肝炎,徐主任常配合应用清热解毒利湿之品及抗病毒药物; 如以肝脾肿大,乏力腹胀为主要症状,则临证多用行气化瘀、软坚散结之法; 如合并黄疸、腹水、齿鼻出血等症时,则合以利胆退黄渗湿利水活血止血等药物。对于临床常见的肝硬化腹水,认为鼓胀病机为气血水三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气、血、水三臌的形成,实际上是臌胀发展过程中三个不同的阶段,并且反映了各个临床阶段不同的症候。人体之气,借三焦之道,通达于全身,推动脏腑功能的活动,气为血之帅,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气血调和,方能内注五脏六腑,外营四肢百骸,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诸病不生。而外感“六淫”之邪,或内伤七情之患,皆可影响气血调和而发病。怒伤肝,思伤脾,肝气伤则失其条达疏泄之性,脾气伤则失其运化转输之权,肝脾俱病,中焦郁闭。初为气病,渐及于血,久之导致气滞血瘀,甚则发为“积聚”结成痞块,继而蕴成气血壅滞、水气内停的条件。病延日久,累及于肾,肾失开阖,水湿不化。阐明了臌胀有偏气、偏血、偏水之不同。根据鼓胀病因病机,提出宣肺利水、活血利水、健脾利水、行气利水、温阳利水、清热利水、养阴利水、攻逐水饮八种治疗方法,其中健脾利水、活血化瘀尤为重要,如临证常用马鞭草配水红花子以活血软坚散结,用王不留行通经利水,常配伍大腹皮、木瓜、党参、茯苓、白术等治疗肝硬化腹水。治疗胆系疾病,认为胆石是痰瘀互结有形之实邪,多由情志不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肝气郁滞,肝胆疏泄失职,肝胆湿热,胆汁郁结而成。湿、热、瘀互结,“不通则痛”。胆石病位在肝胆,胆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顺,故胆石症的治疗以“通”为主要治疗原则,根据辨证,采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化瘀散结法来化石和排石。徐主任治疗肝胆病中喜用药对,如茵陈与赤小豆配伍,茵陈味苦性寒,气香主散,外达皮毛散郁热,内泄湿热而荡浊致新,能清肝胆、泻脾胃、消壅滞、调气机、利水湿、去瘀热,为除湿退黄之要药;赤小豆味甘微酸,性平,能除水湿、通小便、消肿满,兼有益脾胃之力,还兼入血分,行血中瘀滞,清血中热毒,为补利兼施之渗湿品。两药相配,共奏利水湿、退黄疸之功,对各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失常,ALT升高,无论有无黄疸,均可大量应用。内金与山药配伍,鸡内金为鸡之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气化,为消食磨积、健补脾胃之妙品;山药味甘性平,气阴双补,能补脾胃、益肺肾。二者相配,一运一健,一消一补,内金磨积,山药健脾,消补兼施,用于慢性肝病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肝胆结石及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尤其是小儿肝脾肿大,疗效尤佳。黄芪与泽兰配伍,泽兰辛散微温,善入肝脾,能和气血、利水湿、破宿血、消瘕,通肝脾之血,利营卫之气,行而不峻,与补气升阳、健脾磨积的黄芪相配,则消中有补,不损正气。用于肝硬化腹水证属血臌及慢性肝病肝脾肿大的治疗,往往再酌情配以水红花子、仙人头、土鳖虫及马鞭草等药,其效更著。苏叶、白寇和黄连,紫苏叶味辛性温,芳香气烈,与苦寒之黄连同用,一温一凉,一升一降,辛开苦降,再配白蔻醒脾化湿、清爽开胃,共奏燥湿解毒、理气和中之功,对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胆囊炎及急慢性胃炎,在病程中表现为腹胀、纳呆、厌油、恶心呕吐、苔厚腻,证属湿热蕴结中焦者用之更宜。

    


附件打开出现错误解决方法
Copyright 2018 潍坊市中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9267号-1>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18号
网站建设:威龙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