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淑君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2018-05-29 16:52:35

董淑君老师自198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以来,一直工作在潍坊市中医院妇产科临床一线上,白天应诊,晚间读书、总结,为当天临床上的疑难问题求解。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勤学不倦,博采多闻。上溯《黄帝内经》,下致金元明清诸家。工作之初先师从妇科主任周敬温,受其言传身教数年,以后又深研张景岳、傅青主、黄元御、张锡纯、刘绍武等先辈的著作,日积月累30多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疗思想,积累了大量临床辨证、处方和用药经验。

一、治学理念

董老师在治学理念上,深受山西首批国家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的影响,非常赞同他兼蓄百家,古今贯通的胸怀,并以刘先生的名言“学术无古今、无中外、无尔我;以是者为是,以非者为非,永远以先进代替落后”为自己的座右铭,贯穿于她行医生涯的各个时期。

二、学术思想

 首先,特别重视人体的正气,即现代医学所称之免疫功能和自我康复能力。

中医自古以来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胜邪衰则病愈。”董主任认为人体应天象地,是一个超级复杂和精密的自稳系统。大自然常则四时如常流转,寒暑得当,风调雨顺;变则狂风暴雨、干旱酷热。人体常则脏腑肢体机能协调,维持自稳而不病,变则功能失常失去自稳而病生。其中影响自稳的因素有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外因如直接外伤、自然界六淫,内因如伤食、劳倦,不内外因如七情不畅,临床上尤以情志因素最为常见。

人体所有疾病的最终康复根本是其自身自稳功能、康复功能的恢复(包括癌症),外来干预仅仅解其一时之急,或为其自稳、自愈助一把力而已。因此临床上非常注意保护和激发人体自身的自愈力。

其次,特别关注患者的情志状态。

董老师认为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可谓极大丰富,生存问题已非迫在眉睫,情感、自我价值等心理需求则成为主要诉求。孔子云:衣食足知荣辱,因此临床上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心理方面的深层病因。《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观,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若人之心神不宁、人生观不正,内心或陷入无度的欲求中,或陷入对未来的恐惧中,其整体气机运行必然频受扰乱而失常,久则病生。

这些理念和思想贯穿于董老师所有的诊疗活动中,现就中医脉诊、情志干预两方面总结如下。

1、一气周流论脉诊。董老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大量

阅读,领悟到中医的脉诊实质就是通过手指触摸,然后用心感受血管血液的跳动、波动和振动去探知人体生命存在状态和能量运行状态,而这些状态无法用理化指标去衡量,但可通过振动频率的细微变化去了解。更有价值的是,这些状态的失衡与否是预测人体是否日后有生病可能的先兆,较之目前通用的查体套餐要精准且提早的多。为此董老师常常为国家不能有效推动中医查体,无法更有效的推动中医治未病从而预防慢性重大疾病而慨叹!

    董老师非常认同黄元御的思想,黄老先生认为: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实际上都是一团气在不停地转,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升降回旋,如环无端。而人秉天地之气生,天人合一,所以人也是一团气,人这团气也在如环无端地不停周流着。董主任则从现代的量子物理学找到了证据:物质世界一切皆能量,而能量就是不停震动着的极微小量子(又称超弦)组成。不同振动频率的能量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质地和形状的物质,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阳化气,因成形。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反映在脉上,仍然是一气周流与全身,左手脉升,右手脉降。无论升降都应内涵和缓的的土(胃)气。

1)四诊首重脉诊,脉诊重直觉。

董老师在临床上看病主要还是以脉诊为主,可以说是独重脉诊。为什么呢?因为闻气味听声音,感觉资料有限。问诊患者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有些东西他不说,甚至有时候你问他都不说。现在的人美容、染发,做指甲、刮舌苔都很常见所以在望诊也受到很大限制。,唯独脉诊,他总有身体实际气机的流露,很难作假。但脉诊对医者的要求确实比较高,需医者本人气定神专,体内正气浩然。手摸脉,心听脉,神照人,方得其脉中真实状况,探得气机如何不畅,郁滞或不足于何处,乃可处方用药。

2) 把握脉势,独处藏奸。

董老师认为人体之脉象是人体整个生命内在机能状态的反映,所以手按寸口诊脉时,不宜急于深探直下至骨,亦不必急着分探六部之况,而是先整体感知,就像双手用心细摩珍宝一般,敏锐感知手下脉象的整体脉势、脉形、质地等等,去做整体评价,如辨浮中沉、虚实、滑涩等。如此即可判断患者身体内气机升降失常以及虚实的大趋势,推断出患者在气层面上的基本病机。第二步就要查独,古语曰:独处藏奸,尤以查郁脉为先。从意而论,郁乃不畅之意; 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 此脉单从粗细而确定,故而临证容易取得,此粗细,乃相对而言,即左右寸脉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董师认为人之所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金虫所伤。不论伤在何经,伤在何脏,最终都会影响受损部位的经气运行,经气均会受到波动,此波动在寸口反应即有郁象。 有浮郁、沉郁;有郁滑、郁涩;有郁数、郁迟等分别; 有六脉皆见郁象;也有单部位出现郁象。郁脉主要是确定病变的部位。 例如:左寸出现郁脉 ,心脏出现问题或左侧头部出现问题。右寸出现郁脉,肺脏出现问题 或右侧头部出现问题 。左关出现郁脉,肝胆出现问题。右关出现郁脉,脾胃出现问题。左尺出现郁脉,左侧腰腿部出现问题。右尺出现郁脉,右侧腰腿部、子宫 或膀胱出现问题如若没有郁脉,则找出细脉(细脉脉形与郁脉相反,反应脏腑亏虚),很多时郁、细同见(各脏腑情况不一,有亏损的,也有邪气所客的)

董老师脉诊经验:总体把握,再郁细分别,不仅临床易学易会,容易掌握。而且与一气周流理论恰合,脉诊完成,心中左升右降,脾胃中枢运转的太极图亦已呈现。郁在何处,即前疏后推,逆上着降、下陷者升,虚者补、实者泄,治法方药当下即应脉而出,对指导中医师的临床治疗非常直接且帮助巨大。

2、“心为君主、肝为将”,情志治病重“调心”。

心为人体的主要器官,按其功能可分“实质之心”与“神明之心”两类。神明之心即所谓心主神明,主要是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的精神活动,《灵枢.本神》概括为“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中医认为“心”有精神意识作用,相当于西医所认定的“大脑”的一部分功能。中医对心主神明的认识,在《素问.宣明五气论》云:“心藏神”。《灵枢.邪客》曰:“心者,精神之所舍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强调了心神对人体脏腑功能的重要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心和肝作为君主和将军,前者发号施令,后者接令指挥执行,极类似于意识和躯体神经反应之间的关系。因此心理情志因素的最重要躯体靶器官无疑就是肝。有研究表明中医所论肝病证候,多出现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变,如肝郁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中枢神经递质、皮肤电位、血中儿茶酚胺等激素,肾上腺的组织结构等多项指针均发生改变,并多有交感神经偏亢。因此董老师认为肝失疏泄畅达,导致人体机能的各种紊乱与现代研究的人体慢性压力应激反应导致的疲劳综合征可完全对应。而其治疗的根本在于“调心”, 心主神明,只有心神宁静明智时,肝之谋略才得当,意即人在神清心静时,肝的疏泄、条畅等指挥功能才正常恰当。中医认为心是一个主宰人体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脏器,具有相当于大脑的某些生理功能,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在脏腑中起主导作用,对各脏腑进行统一的协调。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在内心形成一套对外界事物的解读、认知、评价系统,如果这套系统不能恰当的解读认知应对现实,无疑就会扰乱肝脏的条畅机制,五脏六腑的功能随之失常。因此正常情况下肝脏如何反应必取决于心如何指令;然而肝脏本身的功能若失常,不能依令而行的反应,也会反过来使心神更加紧张、慌乱或压抑、木呆等。

董师认为心之一念即起,肝脏随而应之,身体即有一连串反应。药物疏肝解郁故能对治身体之变,然旧有不合理信念系统不修正,由此激发的七情失畅都可伤及肝之功能。肝应之气机又滞也。此缘由成为诸多疾患屡治屡犯之因也。

《华佗神医秘传》中述:“忧则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昏疲之身心,即疾病之媒介。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灵枢·师传》中也提到“人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提出了“告、语、导、开”的原则。因此董师尤其注重接诊时的医患沟通,往往凭其多年积极生活、阳光心态之切身体验,三言两语直中患者心结,使其豁然明朗而心安神定,再予中药、针灸、推拿等诸疗法,使众多迁延难愈者因董师之助而痊愈。

三、临床经验总结

董老师治疗上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治血病重调气机,治杂病重视理肝、脾、肾,用药参一气周流理论,师古法而不泥古方。对妇科月经病、带下病、乳房病等常见病疗效卓著,对不孕、症瘕等难疑症也颇有心得。不断有平度、莒南、临沂、淄博等地患者慕名前来求治,其影响力已远超潍坊地区之外。

1、妇科最重宁心调肝

中医认为“心”有精神意识作用,相当于西医所认定的“大脑”的一部分功能。中医对心主神明的认识,在《素问.宣明五气论》云:“心藏神”。《灵枢.邪客》曰:“心者,精神之所舍也,……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强调了心神对人体脏腑功能的重要作用。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分析道:“好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加以慈恋爱憎、嫉妒、忧患、染着坚牢,情不自抑。”又如《知医必读·论肝气》亦云:“五脏之病,肝气居多,而妇人尤甚。” 历代医学文献亦认为:“妇人多郁”,“郁乃血病之中所起也”,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首次明确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任何引起人的精神情志过分变动的七情刺激,导致肝的疏泄功能的失常,都可成为肝经气郁的原因。女性患者多郁善感,故由肝气郁结引起的病证更为多见,如月经不调、经前乳胀、乳房结块、不孕、产后乳汁不下以及脏躁等。

董师认为心之一念即起,肝脏随而应之,身体即有一连串反应。药物疏肝解郁故能对治身体之变,然应对模式不改,诱因一来肝又应之,气机又滞也。此缘由成为诸多疾患屡治屡犯之因也。因此董师尤其注重接诊时的医患沟通,往往凭其多年积极生活、阳光心态之切身体验,三言两语直中患者心结,使其豁然明朗而心安神定,再予宁心解郁之法,使众多迁延难愈者因董师之助而痊愈。

董师临床上解郁药物最常用香附、郁金、合欢皮、橘叶、乌药、路路通、川芎、柴胡、玫瑰花等。尤其注意扶正解郁、调理气机升降法则的应用,如对素体阴虚而兼肝郁不升患者,采用养阴解郁升肝木法;对气血不足之肝郁者,处以益气养血解郁剂;而对肾气不足之肝郁者,又拟以益肾解郁之方,脾滞湿停者辅以健脾化湿为治,郁久化火者,予清肝宁心解郁,肝郁肺气不降者,辅以宣将肺气以解郁,对阳气不足肝寒滞下者,注重助阳暖肝,避免了理气解郁之品辛香升散的流弊,在临床上增强了疗效。

董主任经验方解郁汤

组成  黄芪30克,生麦芽30克,当归6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柴胡9克,黄芩12克,清半夏9克,香附12克,陈皮9克,郁金10克,玫瑰花10克,枳壳8克,薄荷8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能  疏肝解郁、清心宁神

主治  适用于肝郁气滞为主,兼有气虚、血虚、痰瘀者

加减  血虚甚者加熟地黄20克,夜交藤30克;气虚者加太子参20克,白术15克;脾虚明显者加茯苓15克,白术15克;肾虚明显者加枸杞20克,五味子12克;气郁甚者加川楝子12克,川芎12克;阴虚明显时适当加生地黄、麦门冬、玄参等。在兼夹痰湿、血瘀、郁热等标实之征时,要注意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补气时慎用容易引起气滞的药如人参、党参等,避免用损伤脾胃的药,理气药不易过多,以免加重气虚。

2、慢性盆腔炎的诊治经验,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月经不调”、“腹痛”、“症瘕”等范畴,究其病因多是湿热下注,湿毒蕴结,损及任带二脉,瘀结胞中,导致气血失和,脉络受阻,气滞血瘀,日久结为症瘕,阻滞气机,不通则痛。故治法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董老师创制出灌肠方法治疗盆腔炎,同时配合特种光治疗仪,中西医方法相结合,事半功倍。灌肠方组成:丹参20g,枳壳9g ,三棱9g ,莪术9g, 赤芍9g ,败酱草12g ,桃仁12g ,皂角刺12g ,延胡索12g ,红藤15g, 蒲公英15g ,冬瓜仁15g, 桂枝15g。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0分钟,取液150ml,保持药温约37-40度,每晚保留灌肠。同时采用特种光治疗仪,以消毒避孕套套于探头前部,嘱患者取平卧位,将探头放入阴道顶端进行照射,每次60分钟,每日一次,经期停用。 方中红藤、蒲公英、败酱草为君药,加冬瓜仁清热利湿解毒;桃仁、赤芍、丹参、枳壳、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臣药;三棱、莪术、皂角刺为佐药,用以破瘀消症;桂枝为使药,温阳化气行水。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消症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藤、蒲公英、败酱草具有广泛抑菌作用;桃仁、赤芍、丹参具有抗凝血、消炎作用;三棱、莪术能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上述药物通过直肠直接给药,能迅速被直肠粘膜吸收,渗透到盆腔。配合特种光治疗仪直接深入引导顶端,进行局部照射,能明显改善阴道周围区域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加速局部新陈代谢产物及毒素的排泄而大大提高了治愈率。灌肠方配合特种光治疗仪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已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3、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治经验

董老师认为该症与肝脾肺关系密切。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主疏泄,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流的作用。妇人以血为本,经水、乳汁均为血所化,冲任二脉散于胸中,亦与乳汁生化疏布相关。而非哺乳期乳汁自溢,则与肝气郁、冲脉逆、任脉虚相关。据此老师创制了抑乳调经方,此方疏肝解郁、调摄冲任。抑乳调经方组成:柴胡、香附、白芍、当归各9g,枳壳、川椒、仙茅各10g,炒山楂、女贞子各12g,山萸肉、黄精、川牛膝、生地各15g,炒麦芽30g。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山萸肉、白芍养血柔肝、滋补肝阴,与柴胡配伍可以恢复肝脏正常的疏泄功能,川椒、炒麦芽具有回乳、敛乳的作用,生地、黄精、仙茅、女贞子调补冲任,补肝肾之亏损,香附、枳壳疏肝理气,当归、川牛膝、山楂活血调经降逆,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调摄冲任、活血调经之效。董主任将此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抑乳调经口服液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临床及实验研究在2005年荣获潍坊市科技局三等奖。

    4、产后乳汁不足诊治经验

金元时代朱丹溪提出“产后多虚”,主张产后以补虚为主,认为“产后无得令虚,虽有杂症,以末治之”。董主任在临床中深刻体会,产后亡血伤津,产妇多气血虚弱,产后缺乳的现象凸显,尤其是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她认为“无血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据此创制了催乳方药并制成口服液便于产妇服用。此口服液组成药物:黄芪、党参、王不留行、通草、天花粉、漏芦、路路通、瓜蒌、当归、益母草、莱菔子、厚朴 (每瓶100ml,含生药114.5g)。方中党参、黄芪为君药补气健脾,配伍当归、天花粉以补气血、滋阴液以化乳,加之王不留行、通草、漏芦、路路通、瓜蒌又能通络下乳,佐助莱菔子、厚朴以理气消胀除满,益母草去瘀生新,共奏益气养血生乳之效。根据此药的临床疗效,撰写的“乳保口服液对剖宫产术后催乳效果的影响”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获得广大同仁的一致好评。

5、输卵管不通不孕症的诊治经验

在不孕症的患者中,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占较大比例,董主任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自创通管方,活血化瘀、行气利湿、软坚散结。《血证论》云:“瘀而在脏腑经络之间,则结为症瘕。”通管方以治“瘀”为主,方中当归、桃仁、三棱、莪术、红花各9g,穿山甲6g,泽兰9g,路路通6g,虎杖15g,马鞭草15g,土元9g。其中当归、桃仁、红花、泽兰活血化瘀、散肿止痛,三棱、莪术行气散血破瘀,软坚散结,穿山甲、路路通行气散结,虎杖、马鞭草利湿化瘀清热,土元利用其走窜之力行气活血化瘀。上药配合,活血化瘀、行气利湿、软坚散结。“疏其血气,使其调达”从而提高妊娠率。根据此方进行的科研论文“通管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106例”发表在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6、妇科术后感染论治经验

董主任在中西医共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积极倡导“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了治疗“妇科手术感染”的新思路:

1).术后感染体质是本

除了小手术以外,一般经历大、中手术后的患者,按照中医的观点来看,多属于气阴两伤或气血两伤。

因为患者在术前都具有“邪实”的一面,邪实必然伤正,极易耗伤人体的气血津液。有的为产前,而产前多热,也能灼耗阴津。有的为长期慢性病(例如卵巢囊肿,盆腔内肿块等),属于中医症瘕积聚成气滞血瘀等范围。这些病长期存在,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手术治疗后正气就更受损伤了。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失血耗液以及手术后近期内不能摄食,胃肠功能障碍,整个机体的恢复和组织的修复地需要一定的时间,即或是无感染,患者也多表现为气弱,倦怠,乏力,口渴,纳食不香,尿少,大便不畅。另外出血渗液在吸收过程中有时也会引起一些全身性反应,甚至可以出现低烧等等。对于剖腹产的产妇来说, 一般“产后多虚”, 阴阳失衡, 需要注意调护, 而剖腹产后有术后、产后双重致虚因素,因而气血、气阴两伤的情况就表现得更为明显。此乃疾病之本。

2).术后感染热毒是标

从中医观点来看,除了手术金刃所伤以外,因为术后体质虚弱,卫外不固,外邪极易乘虚而入。外邪之中又以风寒、风热、湿热、毒热为多。由于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外邪极易由表入里。所以表邪未解里热已盛,表里俱热的情况较为多见。另外风寒化热,风热蕴毒,湿热互结,毒热炽盛,很快由气分深入血分,以致气血两燔。再有产后容易过食肥甘,即或是正常的摄入量,对于产妇的脾胃来说也是负担过重,难以运化、输布和通降,以致食滞积热。若兼外感则内热与外热相搏,多表现为外热内滞,表里俱热的现象。概括来说:热毒炽盛是术后感染的外因特点,气阴、气血两伤是本后体质的内因特点。此乃疾病之标。机体的阴阳失衡,热毒又容易伤气伤阴,所以术后感染如不及时控制,则正气虚者更虚,邪实更加猖狂,虚虚实实难以纠正,值得认真对待。

3).术后感染的中医辨证施治要点

一般讲术后感染发热, 属于温病范畴者居多, 所以多采用卫、 气、 营、 血辨证法则。 但是由于外因不同(如风寒、风热、暑湿、湿热、毒热等),病位不同,以及术后、产后等体质特点,所以也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参考六经、脏腑、气血等辨证法则进行全面分析。辨治要点如下:

①抓住毒热炽盛的特点,重用清热解毒,化瘀消痈,兼顾护阴扶正。

②既要重视西医的诊断又不能受其约束,而是要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辨证施治。对于本证,不论感染的程度和病程的长短,若见表证仍须解表。对于表邪的寒热属性更应注意。若见邪居少阳仍需枢转和解。若见热毒内蕴外邪袭表则应清里疏表,内外兼治。

③正确地处理扶正与祛邪的辨证关系:若见表热里实,气血俱热等实证,虽然要充分地重视术后(产后)气血、气阴两伤的正虚一面,但是由于邪实则应以攻邪为主,邪去才能正安。如果过于姑息或不敢攻邪,则实邪益炽更加伤正。

④既要突出审证求因,抓住其病理实质的特点,又要根据其发展和不同阶段的具体清况辨证施治。若为湿热蕴于胃肠,应当从中焦论治。若在患病过程中兼感表邪,又要清里解表。有表热者疏表;有里热者清里;表里俱热者表里双解;表热里实者疏表通里。祛邪与调整机体的状态相提并论,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长处。另外,过多或过杂地使用抗菌素,又会引起体内的菌群紊乱反而破坏了人体的整体防御机能。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停止使用抗菌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术后感染性疾病,由于毒热炽盛,热邪极易由表入里,深入血分,所以临床上多采用凉血活血、解毒的法则。轻者加用丹皮、赤芍、白茅根或黄连解毒汤等,重者使用犀黄丸、犀角地黄汤等等,清解血分之毒热。另外,还可以活血散瘀,把毒热与死血凝聚的闭塞瘀滞,化散涤逐,祛瘀而生新,清血而解毒。因此,如果能够很好地组合中西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就能大大地提高对于术后感染的疗效。

董主任经验方:加减生化汤

功用:养血,活血,化瘀。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瘀血内停,以及因产后瘀血所引起的腹痛,低烧,阴道出血不止等症。另外也可用于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后残余胎膜滞留所引起的腹痛、阴道出血等。

组成:川芎3克,当归9克,红花3克,益母草3克,泽兰3克,桃仁1.5克,炙甘草1.5克,炮姜1.5克,南山楂6克,老酒15克。

如果腹痛明显,可与失笑散合方,即加五灵脂、生蒲黄。若腹痛重,阴道出血多,蒲黄炒炭用,兼能止血。若见瘀血有低烧者去炮姜,腰痛者加川断、杜仲、桑寄生。    

 


附件打开出现错误解决方法
Copyright 2018 潍坊市中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9267号-1>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18号
网站建设:威龙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