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了,该做哪些检查
2018-04-10 17:24:57

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中风以后医生除了为病人检查身体外,还需要做一些其他的检查,以更好的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具体作哪些项目的检查,还需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身体条件、经济状况等进行选择,以下是临床常用的一些检查项目:

微栓子监测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动脉斑块表面的破溃会造成斑块结构的不稳定从而使得其成份脱落,进而形成微栓子,微栓子随着血流流向远端,阻塞血管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生。微栓子监测具有无创、简便、经济、快速和可重复的优点。数十年来,微栓子监测(MES)技术已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在对该类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发现高危卒中人群等方面具有的一定应用价值。微栓子监测技术可监测到颅内动脉血流中存在的固体微栓子。微栓子的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临床具有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通过MES检测到微栓子,可及时给予积极地干预性治疗可以减少或阻止部分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经颅多普勒(TCD   TCD作为一种简便、无创伤的脑血管病检测手段,是CT、MRI、DSA等影像学检查无法取代的,不仅有助于了解中风的病因,而且可以动态观察大脑Willis环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颈部血管彩超    颈部血管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能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 并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 还能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特别是可检测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 使患者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 对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及时确诊, 可作为临床治疗以及进一步检查的有力依据。

  颈动脉彩超与TCD、微栓子监测检测技术联合应用于临床可以及时准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产生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 可以提高颅内、外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客观的影像学和动力学依据。

颅脑CT    CT是中风后需要做的第一个检查,也是最为紧急要做的一个检查,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仅通过患者表现难以鉴别,而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基本方向是相反的,因此颅脑CT对于中风后的第一步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脑CT对出血性中风诊断率为1OO%,对缺血性中风的诊断率在8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面积相对较小的缺血性中风,一般在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碰到这种情况,要结合病史、体征、头颅核磁检查或在24小时或更长时间以后给予CT复查确认诊断。

颅脑磁共振(MRI)   与CT相比,MRI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显示病灶更加清晰,无CT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其缺点,一是价格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粮难接受长达十余分钟甚至数十分钟的头部扫描。且MRI对于超急性期出血不如CT敏感,鉴于以上原因,MRI对于急性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但对于责任病灶不明确,病灶性质不明确,或者怀疑后颅窝病变的患者应完成MRI检查。

CT血管成像(CTA)     指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后,经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后,三维显示颅内血管系统,可以取代部分DSA检查。CTA可清楚显示Willis动脉环,以及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对闭塞性血管病变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尤其对于血管形态的显影,较MRA有优势,但CTA不能确定血流方向,难以完全分开动脉期和静脉期,大脑静脉血管影像的干扰难以排除,然而MRA 对于CTA的这些缺点来讲可以完全克服。

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A是显示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的一种技术。MRA不但可以对血管解剖腔简单描绘,而且可以反应血流方式和速度等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与TCD提供的信息相互补充。其优势在于无辐射、无创伤;多方位、任意角度成像;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治疗及进一步DSA检查提供重要依据,其缺点同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作为一种微创检查,DSA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将含碘造影剂通过股动脉穿刺、导管导引,注入到主动脉弓及颈部血管,使脑血管显影,来了解脑血管本身的形态和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和范围。这项检查对诊断脑血管病具有特殊价值,可以直观地测定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在判断病变供应动脉的来源、数量、引流静脉的去向、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等方面,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于动脉狭窄患者进一步支架治疗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同时可对患者的预后、中风再发率以及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提供依据。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

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中风的独立致病危险因素。过多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液中蓄积,会产生血管毒性和神经毒性,直接损伤神经元,同时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能引起高血压,老年痴呆等其他疾病。因此,中风患者均应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以利于医生对患者采取进一步降同型半胱氨酸治疗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减低中风再发风险。

血液粘稠度    是反映血液粘滞性的指标之一。影响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性,红细胞压积、大小和形态,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等等。血液粘稠,流速减慢,这样,血液中脂质便沉积在血管的内壁上,造成管腔狭窄、供血不足。最终导致中风。对于血粘度高的患者,再发中风的几率较高,需要进行更积极的干预治疗。

    此外,血常规、二便常规、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各种微量元素、肝肾功能均应常规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评估患者3月内总体血糖水平,心电图、心脏彩超评价心脏功能、排除心源性栓塞引起的中风,老年人还应行浮腹部彩超、胸部X片排查瘤卒中。


附件打开出现错误解决方法
Copyright 2018 潍坊市中医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9267号-1>
鲁卫网审(2014)第3706018号
网站建设:威龙商务